一、原料乳接收
1.奶源检验:奶源入厂前,需核对牧场提供的检验报告,包含蛋白质、脂肪、乳糖等营养成分含量,以及抗生素、兽药残留、微生物指标等安全性检测结果。运用快速检测设备,现场检测生乳的酸度、比重、酒精稳定性等,拒收不合格奶源。
2.温度控制:采用专用的低温奶槽车运输,全程温度控制在2 - 6℃。奶槽车抵达工厂后,尽快卸奶,避免长时间停留导致温度升高影响质量。
3.验收记录:详细记录每批奶源的产地、批次号、收购量、检验结果、运输车辆信息、卸奶时间等,便于溯源管理。
二、预处理阶段
1.净乳:利用离心净乳机去除生乳中的机械杂质、体细胞及部分微生物。净乳过程中,定期检查净乳机的运行参数,每4小时对净乳机进行一次清洗。
2.标准化:依据产品标准,调整生乳中的脂肪、蛋白质等成分比例。采用先进的分离设备,精确控制标准化过程,保证产品质量稳定。
3.均质:将乳脂肪球破碎细化,防止脂肪上浮分层。均质温度控制在60 - 70℃,压力设定为15 - 25MPa ,确保均质效果。
三、杀菌工艺
1.巴氏杀菌:适用于鲜牛奶等产品,杀菌条件为72 - 75℃,保持15 - 20秒,既能有效杀灭致病菌,又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和风味。杀菌过程中,实时监测杀菌温度和时间,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。
2.超高温瞬时灭菌(UHT):常用于常温奶生产,温度达到135 - 140℃,保持2 - 4秒,然后迅速冷却。严格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,确保产品质量安全。
四、包装环节
1.包装材料选择:根据产品特性,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,如玻璃瓶、塑料瓶、纸盒等。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卫生标准,具备良好的阻隔性和密封性。
2.灌装操作:采用自动化灌装设备,保证灌装量准确,误差控制在±1%以内。灌装过程中,保持环境清洁,避免二次污染。
3.封盖与贴标:封盖要紧密牢固,避免渗漏。贴标位置准确、平整,信息清晰完整,包括产品名称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配料表等。
五、质量检测
1.在线检测:在生产线上设置多个检测点,实时监测产品的温度、流量、液位等参数,以及包装的完整性和密封性。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自动报警并停机处理。
2.成品检验:每批次产品出厂前,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,包括感官指标(色泽、气味、滋味、组织状态)、理化指标(蛋白质、脂肪、乳糖、酸度等)、微生物指标(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等)。依据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判定产品是否合格,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。
六、设备清洗与维护
1.CIP清洗:生产结束后,采用原位清洗(CIP)系统对设备进行清洗。清洗程序包括预冲洗、碱洗、酸洗、清水冲洗和消毒,确保设备无物料残留和微生物污染。
2.定期维护:制定设备维护计划,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、保养和维修。对关键设备,如杀菌机、灌装机等,进行预防性维护,提前更换易损件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七、储存与运输
1.储存条件:常温产品储存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仓库,温度控制在10 - 30℃;冷藏产品储存在2 - 6℃的冷库,避免温度波动过大。产品按批次存放,遵循先进先出原则。
2. 运输要求:常温产品使用普通货车运输,确保车厢清洁干燥;冷藏产品使用冷藏车运输,温度保持在2 - 6℃。运输过程中,避免剧烈颠簸和碰撞,防止产品损坏。(梁国超)
Copyright © 2022 甘肃前进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陇ICP备2020004712号-1 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746号 XML地图
技术支持:祥洪科技